
孟鹏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美国“西贝尔学者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四川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成都市“蓉漂计划”入选者。
研究方向:雷电防护、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设备/电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介质材料
Email:mpf@scu.edu.cn,478543649@qq.com;TEL:18101220336(微信同)
地 址: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高电压实验室、基础教学楼B-124
学术兼职
1.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C4(系统技术特性)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2.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B2(架空线路)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3.全国避雷器标准化委员会(SAC TC81)委员;
4.CIGRE WG A3.53工作组秘书、中国国家代表,CIGRE C4.73、4.74、4.76中国国家代表;
5.《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会青年编委;
6.多次担任ICHVE、ISH、AC/DC等国际会议分会主席。
个人简介
围绕雷电防护、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设备/电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企业委托科技项目20余项。先后被授予雷电防护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奖”、亚太雷电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奖”;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日本、瑞士、德国等国际授权专利20余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获WIPO(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发明奖”,获瑞士日内瓦、澳门、印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10余项;第一作者论文获IEEE Caixin Sun and Stan Gryzbowski 最佳论文奖、AC/DC交直流输电国际会议最佳论文一等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 CIGRE/IEEE等国际导则/标准及国家、行业标准等制修订10余项。
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 2023.9-至今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副教授
◎ 2020.7-2023.8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特聘副研究员
◎ 2015.8-2020.6 清华大学电机系 博士
◎ 2011.8-2015.7 重庆大学弘深、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
主要学术成果
◎ 论文:
部分论文列表:
[1] Meng P, Guo J,et al. Breakdown mechanism induced by edge pore defects in ZnO varistors and improvement of energy capacity by applying an in-situ repair medium.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24, 44(6): 3877-3886.
[2] Meng P, Li T,et al. Online Monitoring of the Cable Insulation State Based on the Impulse Impedance Spectru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4, 73.
[3] 孟鹏飞,郭敬科,等. ZnO压敏电阻微观结构参数与宏观电气性能的关联机制. 电工技术学报,2024, 39(05): 1454-1463.
[4] Zhou K, Tang Z, Meng P*,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Sign Judgment of Defects Based on Phase Correction in Power Cabl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4, 73.
[5] Kong J, Zhou K*, Chen Y, Meng P*, et al. A Novel Condit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Corrugated Aluminum Sheathed XLPE Cables Based on Evolved Gas Analysis.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23, 30(2): 883-891.
[6] Tang Z, Xu Y, Zhou K*, Meng P*, et al. A Frequency Sweep Location Method for Soft Faults of Power Cables Based on MUSIC-Pseudospectru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3, 73: 1.
[7] 孟鹏飞,殷越,等. 配方体系与烧结工艺对避雷器压敏电阻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 高电压技术,2023: 1-9.
[8] 孟鹏飞,郭敬科,等. 微观晶界特性对氧化锌压敏电阻宏观电气性能的影响机制. 工程科学与技术,2023: 1-9.
[9] Meng P, Li T, Zhou K, Tang Z, Zhu G, Li Z, et al. A Novel Time–Frequency-Domain Reflectometry Location Method for Power Cable Defects Based on 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4;73:1-9.
[10] Tang Z, Zhou K, Meng P*, et al. A Frequency-Domain Location Method for Defects in Cables Based on Power Spectral Dens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2, 71: 1-10.
◎ 专利:
部分获权专利列表:
1.一种测试氧化锌压敏电阻阀片电流分布的装置: 中国, 发明专利, ZL 201611018071.X.
2.一种高通流容量的高梯度氧化锌压敏电阻高阻层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 201611236592.2.
3.用于氧化锌压敏电阻的液体高阻层: 中国, 发明专利, ZL 201810314337.8.
4.一种高电压梯度、低泄露电流压敏电阻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1510996784.2.
5.氧化锌压敏电阻微观特性模拟优化计算模型: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1711129180.3.
6.模拟氧化锌压敏电阻微观电流分布的算法: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18100019788.
7.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GRADIENT ZINC OXIDE VARISTOR HIGH RESISTANCE LAYER HAVING HIGH THROUGHFLOW CAPACITY, Australia, 2020102014.
8.CERAMIC HAVING HIGH VOLTAGE GRADIENT, LOW RESIDUAL VOLTAGE AND LOW LEAKAGE CURR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ustralia, 2020102274.
9.DEVICE FOR TESTING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ZINC OXIDE VARISTOR VALVE DISC, Australia, 2020101999.
10.Method for Preparing Lightning Arrester for Deeply Limiting Operating Overvoltage of Ultra-high Voltage System, Australia, 2020103553.
◎ 部分主导及参与起草的标准/导则:
1. CIGRE WG C4/A3.53:Application Effects of Low-Residual-Voltage Surge Arresters in Suppressing Overvoltages in UHV AC Systems (国际导则,工作组秘书、中国国家代表);
2. CIGRE WG C4.73:Insulation Coordination of HVDC Overhead Lines (国际导则,中国国家代表);
3. CIGRE WG C4.74:Accurate Line and Cable Models for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Studies (国际导则,中国国家代表);
4. CIGRE WG C4.76:Overvoltage protection in switching inductive devices with vacuum circuit breaker (国际导则,中国国家代表);
5. IEEE P2426:Field Measurement of Fast-Front and Very Fast-Front Overvoltages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国际标准,主要起草人);
6. GB/T 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7. T/CEC 221-2019:高梯度及低残压金属氧化物电阻片通用技术标准 (中电联团体标准,主要起草人);
8. GB/T 22389:高压直流换流站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9. GB/T 28547: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到则 (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10. GB/T 32520:交流1 kV以上架空输电和配电线路用带外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EGLA) (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 部分获奖及荣誉:
1. 美国“西贝尔学者计划”(2019);
2.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3. 四川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21);
4. 宁夏自治区“特聘专家”(2023);
5.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3);
6. 成都市“蓉漂计划”(2024);
7.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24);
8.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
9. 中国电力技术发明一等奖(2019);
10.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9);
11. 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
12.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
13. 第34届雷电防护国际会议“青年科学家奖”(2018);
14. 第11届亚太雷电国际会议“青年科学家奖”(2019);
15. IEEE孙才新和斯坦·格博斯基最佳论文奖(2018);
16. 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021);
17. WIPO(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发明奖”(2018);
18. 第11届澳门国际创新发明展金奖(2023);
19. 第8届印度国际创新与发明博览会金奖(2023);
20. 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2018)。
◎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2022-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nO压敏电阻侧面气孔缺陷诱发的冲击击穿机理及原位修复方法),主持(纵向);
2. 2025-2027,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聚源兴川”项目,主持(纵向);
3. 2024-2025,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高压直流GIS/GIL微粒致闪机理及微粒活性抑制技术研究),主持(纵向);
4. 2021-2023,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电力系统过电压深度限制及高性能压敏电阻关键技术),主持(纵向);
5. 2022-2023,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深度限制电力系统过电压及高性能压敏电阻关键技术研究),主持(纵向);
6. 2024-2025,成都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人才支撑项目(深度限制电力系统过电压及高性能压敏电阻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主持(纵向);
7. 2020-2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雷电/操作过电压限制机制及高性能压敏电阻基础研究),主持(纵向);
8. 2024-2025,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极寒环境下110 kV避雷器劣化特性与数字化运维方法研究),主持(横向);
9. 2024-2026,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基于氧化锌电阻片性能提升的新型配网避雷器研制),主持(横向);
10. 2024-2025,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海拔超特高压密集通道输电线路过电压协同抑制用避雷器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横向);
◎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1. 指导学生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 获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四川大学优秀指导教师”;
3. 获评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教育优秀指导教师;
4. 指导本科生获2022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四川大学2022年“百佳”学生,并保送进入清华大学;
5. 指导本科生获四川大学2022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
6. 指导本科生获四川大学2023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三等奖;
7. 指导本科生获2024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四川大学2024年“十佳”学生,并保送进入清华大学;
8. 指导本科生获四川大学2024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
研究生培养:
所指导硕士研究生在研一期间均有至少1篇EI/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在研二期间均有至少1篇B级SCI刊物发表且有至少1项科研或科技奖励;所指导硕士研究生进入研三时均获得国家奖学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生相处亦师亦友。
主讲课程:
1. 《高电压技术》(本科三年级);
2. 《高电压技术实验》(本科三年级);
3. 《发电厂电气部分》(本科三年级);
4. 《高电压绝缘技术》(研究生一年级);
5. 《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研究生一年级)。
◎ 招生计划
实验室具备完善的研究设备及条件,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氛围优良;实验室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西电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国内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搭建了先进的学生联合培养平台。
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5人,欢迎具有电气专业研究背景的学生加入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