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电气工程学院退休教师张一中老师九秩华诞。在一个阳光满溢、温情流淌的日子里,学院组织学生们,怀揣着敬意与祝福,走进了五老先生张一中的温馨居所。伴着温暖的阳光,老人家和学生们相谈甚欢。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四川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现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退休教师张一中的故事,聆听他的教育人生。
1953年,张一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大学工学院电机系,那时的他担任班长,服务同学,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年轻时的张一中曾梦想参与建设“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却在毕业时面临重大抉择——国家急需教育人才。“当时整个西南地区电机专业教师屈指可数,党需要我们去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他毅然放弃了建设三峡工程的机会,投身教育事业,以“忠于职守,甘为人梯”的信念托举学生梦想,决心为培养新一代社会建设者贡献自己的力量。

左一:张一中,右一:张道泉
在教学的道路上,张老师并非一帆风顺,张老师坦言:“当时条件艰苦,但师生一心。”科研项目的经费压力曾让他倍感棘手。最终,他的恩师张道泉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更多资金,研究得以顺利进行,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和不懈奋斗的重要性。

张一中1979年做会议报告
张老师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是在与国际电工委员会交流时,发现其对“大电容短路”问题的研究存在漏洞。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对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结论有了新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其结论的重新审视与修正,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并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最终成果被写入相关的电力技术规程。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张老师团队的学术实力,更体现了他对学科的热爱和对国家建设的热忱,让中国学术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张一中198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
“教育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人类。”张老师始终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张老师的一句:“如果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曾鼓励一位家境贫寒的学生重燃斗志、勇敢追梦。如今,这位学子已成为连接中外学术交流的桥梁,以卓越成就回馈社会。张老师强调,“教育应帮助学生找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成为国之栋梁。”

张一中与学生座谈现场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张老师对学子的殷切期望。他常以自身经历勉励学生:“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除教学科研工作外,张老师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曾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检察院特约检查员、民盟成都市委常务副主任委员、成都市人民代表和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成员等职务,践行“甘为人梯”的精神。
“珍惜当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张老师的寄语铿锵有力,激励着一代代学子。